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4年经水利部评审认定为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银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建云院士。实验室始终坚持“人才为本、学术至上、开放共享、和谐创新”的建设发展理念,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的主任负责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机制。 实验室瞄准科学目标与国家重大需求,定位于水科学与水工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依托单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和科研创新平台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优势,科学揭示水文循环过程、暴雨洪水灾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水动力学基本理论、河流海岸水沙动力等机理,结合国际水科学技术发展及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研究水利工程的关键技术和模型试验量测方法,着重于水科学与水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新技术研究,解决我国水利工程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加强与国内外水科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提升我国水科学研究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我国水科学与水工程研究领域的创新高地,为国家新老水问题的解决提供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决策依据。 根据实验室发展定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水资源:水资源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研究,包括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水资源优化调度等; (2)水文基础理论:暴雨与洪水规律,径流形成机制与模拟,水文循环机理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城市化进程对年径流、洪水的影响,水旱灾害,水文站网规划,水流水质数值模拟,土壤水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3)防洪减灾:防洪风险分析与设防标准,洪水演进及洪水调度试验研究,堤坝水闸工程渗流控制与分析,堤防溃口水力学及堵口抢险技术研究和防洪枢纽水力学,土工合成材料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预测防治技术,工程无损测试与工程物探理论与方法; (4)水动力学基本理论与高坝水力学:水工模型相似率和缩尺影响研究、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和测试手段、溃坝模拟方法研究、泄水建筑物泄洪消能技术研究、泄洪雾化模拟方法与技术、高速水流空化空蚀机理及掺气减蚀技术研究、水弹振动试验研究; (5)环境与生态水力学:水环境评价和规划、全球变化对水环境影响变化研究、水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研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环境分析评价,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水土保持与治理等; (6)水流泥沙运动机理与量测:水流泥沙运动机理与量测技术:流域侵蚀产沙与河流输沙特性及规律的关系,挟沙水流紊动结构及输沙规律,盐水楔异重流特性及其作用下的泥沙运动规律,浮泥形成机理、物理力学特性及其运动规律,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非粘性细粉沙运动特性研究,水流与泥沙运动试验值特性量测技术,河道非恒定流、潮汐水流、近海波浪水流泥沙试验自动控制系统及试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河道、河口、海岸水流泥沙原位自动量测技术,泥沙模型试验地形测量与后处理集成技术; (7)河口海岸综合治理:河口海岸长期演变和短期演变规律研究,河口海岸演变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影响关系,风暴灾害与河口防潮排涝的工程对策,滩涂开发与河口海岸湿地生态的异变,河口闸下淤积治理新技术,水运工程建设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系,河口海岸治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海岸防护工程的防冲促淤效果研究,围海造陆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海岸电站建设中的取排水问题和泥沙问题; (8)河流工程及泥沙:中小河流治理,河道建筑物对行洪的影响,水利枢纽总体布置及坝区河势规划,水利枢纽泥沙淤积与水库长期使用,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对防洪影响及对策,枢纽下泄沙量改变后坝下河道及坝下支流河道的演变及对策,施工通航期坝区泥沙淤积研究; (9)岩土力学基本理论与土工测试:土的基本特性研究,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研究,土体微观结构研究,土工合成材料特性研究,非饱和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软基加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研究,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研究,岩土工程离心模拟技术研究,模拟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方案必选与优化等; (10)水工程与结构安全评价:水工结构安全基础理论,水工程病害诊断、评估指标体系和防治对策研究,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评估和分析等; (11)水工材料与工程结构耐久性:水工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水泥基复合与改性研究、水生态环境友好新材料特性研究与应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