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致辞 第14届国际生态水力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2022年10月10-13日,由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主办,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14届国际生态水力学大会在南京召开。
10月11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大会组委会主席唐洪武致开幕辞,IAHR主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IAHR生态水力学专委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Gregory Pasternack、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分别致辞。参加开幕式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大会名誉主席张建云院士,以及王光谦、王超、胡春宏、倪晋仁、邓铭江、吴丰昌、马军、徐祖信、任洪强、许唯临、胡亚安等院士。共同承办方领导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副院长吴时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方红卫等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彭静、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黄良勇,以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相关领导和专家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主持。 受新冠疫情影响,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设有1个主会、5个分会场,并对全球进行现场视频直播。来自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瑞士、西班牙、挪威、奥地利、印度、瑞典、波兰、秘鲁、新西兰、伊朗、爱沙尼亚、孟加拉国、越南、乌克兰、英国、多哥、韩国、斯洛伐克 、葡萄牙、阿曼、尼泊尔、马来西亚、法国、加拿大、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IAHR等国际组织188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做了分会场报告,其中,国(境)外专家96位。 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代表水利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生态水利事业的专家、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政府强调要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并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在治水兴水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涉水生态的压力是当今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瓶颈,生态水力学领域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第14届国际生态水力学大会的召开,为全世界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生态水力学前沿进展,推动学科发展,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做出贡献。 唐洪武院士在代表所有承办单位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聚焦水环境水生态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以及水环境生态演变对水力情势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战略性的讨论及研究,展望并规划未来20年及更长远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发展前景,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协同创新、推动交叉融合,同时促进跨越物理距离的国际交流,增进全球顶级层次的国际合作,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李行伟教授代表IAHR向所有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背景下,生态水力学、人工智能与水、非洲是IAHR四年发展框架中的三个重点战略方向。在生态水力学专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和网络研讨、创建《生态水力学》期刊,广纳专家学者,开展水生态系统相关领域研究,推动了IAHR生态水力学战略方向发展。希望本次大会将进一步激发新思想、传播新知识,促进生态水力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创新应用。 Gregory Pasternack教授介绍了IAHR生态水力学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本次会议为期3天。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Evelyn Habit教授、北京大学倪晋仁院士、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Thibault Datry教授、美国陶森大学Brian Fath教授、英国利兹大学Taylor Maavara教授等5位国内外特邀专家分别做了大会主旨发言。组委会秘书长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求稳研究员,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徐梦珍副教授、河海大学鲁春辉教授共同主持主旨报告。大会共设35个议题和10个专题,围绕水文学、水力学、河貌动力学、结构力学、生态学、生物学等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国际生态水力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水利与环境工程领域的盛宴。此前已成功举办13届。历届大会多数由欧美国家承办,本次大会是首次在中国召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是大会秘书处之一,生态环境研究所在所长陈求稳研究员的带领下长期致力于生态水力学相关领域研究,在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评价与水库生态友好调度、湖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预警与控制、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城市水环境、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等方向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生态水力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次联合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申请获批并成功举办第14届国际生态水力学大会,促进了远程国际交流,增进了全球顶层国际合作,提升了我国生态水力学领域在世界同行中的知名度,为服务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