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前跑贵州的高速公路,一般都不愿在服务区多待,那里不仅厕所脏,服务区里卖的吃的东西也少得很哦。”10月26日,在杭瑞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水洋湾服务区,来自四川的货车司机郑进才说,如今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变干净漂亮了,成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高速公路“驿站”。 贵州高速公路网不断延伸的同时,沿线的服务区作为贵州积极打造“多彩贵州·最美高速”的亮丽新名片,正呈现在公众面前。 主题鲜明经营业态丰富 2015年年底,贵州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一条条通衢要道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生命线。近日,《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印发,到2030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硬件设施落后、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突出。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延伸,贵州越来越意识到需要通过调整思路、创新理念来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贵州先后开展“文明大道”创建、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天棚和沿线景观改造等工作。2014年,贵州制定了《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不同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重点推进商贸物流型、特色文化和旅游服务型、休闲娱乐型三类服务区建设,不断加强服务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满足旅客的不同服务需求。 用心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让行驶在贵州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行得顺心、舒心、安心,成为贵州高速公路近几年转型发展的指南针。通过着力在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管理服务上做文章,在配套产业上求突破,贵州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基本实现公共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洁、经营管理规范、服务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 如今,贵州打造了“贵州一哥”水洋湾、“生态园林”福泉、“古色古香”惠水、“茶乡贵定”天福、酒香仁怀等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让广大司乘人员不出高速公路就可以买到贵州的特色产品,吃到地方的风味美食。 “进入服务区超市和餐厅,不再是原有的面包、火腿肠、方便面‘老三样’,除了菜品丰富、价格合理的自助餐,好些服务区还推出如惠水马肉、鸭溪豆豉火锅、乌江鱼等贵州特色美食。”长期往来于贵阳至遵义的货车司机张师傅说。 延伸产业链向复合型转变 贵州按照“围绕交通大干道,构建经济大走廊”的总体要求,立足交通,跳出交通,推动服务区与地方经济联动发展,力促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变,“服务区+电商购物”“服务区+物流产业”“服务区+文化旅游”等模式不断涌现。 2014年10月,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携手贵州交通建设集团等单位组建贵州最美高速商贸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与全省40家名优特产品供货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服务区大力推行线上销售、线下经营模式,让黔货顺畅出山。 贵州在产业园区发展规模较为成熟的高速公路沿线,建设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打造一批承载大数据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白酒产业的“高速公路+物流”新业态。杭瑞高速公路虾子、铜仁等服务区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方便区域内的物流业务管理、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 利用地处旅游景区腹地的优势,杭瑞高速公路向阳、德旺、上堡等服务区大力发展“服务区+文化旅游”,在服务区设置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举办特色产品或文化展,配套旅游专线、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受到广大司乘人员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