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中央水利实验处迁返南京后,其下属的南京水工试验所、北平水工试验所、成都水工试验室、武功水工试验室、土工试验室、水工仪器工厂、河工实验区、航测队、整理水利文献室、水文总站等机构的情况如下。 1、南京水工试验所。1946年中央水利实验处返宁后,续建遭战争破坏的清凉山水工试验大厅,至1948年3月部分投入使用(主要是底层)。试验大厅内设55米玻璃水槽一座,30米混凝土水槽一座,并设有高压水箱两座,抽水机六座,设计流量达2000公升/秒,是当时东亚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水工试验厅。与此同时,恢复了中央大学内已毁的“临时水工试验室”,继续使用,由姜国干主持。1948年1月设置南京水工试验所,所长姚琢之,科技干部有谢家泽、姜国干、毛昶熙、叶永毅,专员俞世煜,以及朱咸、黄胜、朱鹏程、李葆鑑、何子峰、陈子霞、焦文生等,开展的试验研究项目有广东滃江拦河坝模型试验、湖北金水流域泄洪堰模型试验、安徽华阳河泄水闸模型试验等。 安徽华阳河泄水闸模型试验报告称:华阳河位于安徽省之西南部,集长江北岸感湖、龙湖、大官湖及泊湖之水,由望江县境泄入长江。为利用湖泊蓄洪并兴办养殖事业,前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曾在华阳河与长江会合口之上游约3公里处,建筑拦河坝及泄水闸,以为节制湖水之用,泄水闸于战前大致完成,惟闸下海漫尚有小部未及告竣,待1947年3月19日,拦河坝合龙。水闸过水以后,海漫下游泥土被刷甚剧,因此延及海漫,长江水利工程总局除以竹笼块石抢修外,经一再研究,闸下之泄水槽有重新修建加强之必要,并据有华阳泄水闸下加强泄水槽工程计划。1947年5月,中实处受该局之委托,在“临时水工试验室”举行模型试验,研究华阳河泄水闸之水流情形及泄水槽加强工程之效果,6月开始模型设计及制造,8月举行试验研究,至同年12月完成。本试验由技正姚琢之设计模型,技正姜国干主持试验,李葆鑑监制模型,李葆鑑、张赓绪、朱鹤龄办理试验,姜国干、李葆鑑编制报告。 湖北金水流域泄洪堰模型试验报告称,金水在湖北省境,位于长江之南岸,为东边、西边、西湾、鲁、斧头等湖汇流入江之水道。长江水利工程总局于1947年5月拟有金水流域泄洪堰及泄洪道工程计划,其主要目的在分泄长江之非常洪水而减低金口以下之洪水位。该项计划踞于禹观山、赤机山之间建筑泄洪堰,下接泄洪道,使分泄之洪水流向西南,经东边湖折而东南,注入西湾湖,泄洪堰堰顶标高定为27.77米,堰身以混凝土材料建筑,泄洪道之长计65公里。该项工程完成以后,可利用湖泊成为天然之调节水库,而减轻长江下游之水患。中实处于1947年6月接受该局之委托,在南京“临时水工试验室”举办金水流域泄洪堰模型试验,工作开始于8月,同年10月完成。本试验由姜国干设计模型并主持试验,张克健监制模型并办理试验,张克健编制报告。 (引自1948年《中央水利实验处研究试验报告:水工模型试验报告、水工研究报告》) 2、北平水工试验所。国立清华大学抗战前就有水工试验所的设置。抗战后西迁昆明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4月开始了与中央水工所的第一次合作,联合设立昆明水工试验室。1946年清华大学迁返北京后,1947年1月该校与中央水利实验处第二次合作,共同成立北平水工试验所,所长李丕济,特约研究员张任、夏震寰,研究员郑兆珍、陆士嘉,副研究员许京骐,助理研究员龙驭球等。该所成立之初,利用了原有试验设施加以扩充,办理的试验项目有10多项,如土壤固结与沉降研究、计算地基垂压的简易方法、夯压土壤原理及其应用、蓄水库内淤物质密度研究、相似律在水工模型试验上的应用研究、防洪水库的效力设计研究、盘龙江拦河坝模型试验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与中央水利实验处脱离关系。 3、武功水工试验室。 中央水工所与西北农学院合作设立的武功水工试验室,抗战胜利后主任为陈骏飞,李赋都继之。副研究员有刘祖典、陈明绍。新增研究项目如中国五大河流频率曲线研究、黄土田灌溉后水份分布试验研究、西北作物需水研究等多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与中央水利实验处脱离关系。1952年改称为西北水工试验所。之后几经更名,后定名为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性水利水电科研机构。下设水资源环境、农田水利、河渠泥沙等方面的研究室8个,以及建筑勘测设计室、西北水利科技干部培训中心等机构。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成都水工试验室。在灌县水工试验室之后,1945年1月至1949年4月中央水利实验处与四川大学合办的成都水工试验室,除原有的都江堰项目外,还完成了岷江上游水力研究、稳定水渠研究、农田排水法研究、印度式砌石坝研究、高坝设计述要、水工模型试验述要、地下管道设计概论等10多项研究。有资料表明1944年国立四川大学首设土木水利系,系主任就由成都水工试验室主任张有龄担任。全国解放后,1950年6月4日川西行署水利局与四川大学协议共同接管成都水工试验室。 5、河工实验区。1946年中央水利实验处迁返南京后,最高经济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依托中实处开展以黄河治理开发为主要任务的各项研究工作。谭葆泰为首,姚琢之、谢家泽、方宗岱、张瑞瑾、陈椿庭、刘方烨、毛昶熙、范家骅等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公共工程委员会、河工实验区的职工,连同公共工程委员会外籍顾问柯登(John S. Cotton)一起在建设中的水工试验大厅底层办公。1946年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局成立,朱光彩任局长、陶述曾任总工程师,阎振兴任副总工程师兼工务处长。配合黄河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实验区谭葆泰、黄河水专副教授毛昶熙、以及毛寿彭等中外专家都曾到场参与其事。工程局总结前几次失败教训,采用双仔戗立堵的方法,终于在1947年3月15日胜利完成了黄河史上这一重要堵口工程,使黄河安然流回故道。局长获得该年度中国工程师学会(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工程奖章,是继1936年侯德榜首次获奖后的第七个获奖者。5月31日,中实处谭葆泰也获得了国民政府四等景星勋章。这一时期实验区新列研究项目还有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黄河拦洪水库冲淤研究、黄河水灾频率与流量研究、黄河迳流系数研究等。1946年7月—1948年12月中央水利实验处参与了张含英为团长(刘德润继之),刘德润、李赋都、雷鸿基、周礼、谭葆泰、张遹 echoFlash("http://res.iciba.com/resource/a/1/1478118f0a6f800d19342bba529009f6.swf"); 骏为团员的黄河治本研究团,考察完成了《黄河上中游考察报告》;1946年7月—1947年5月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外籍专家领衔的“治黄顾问团” 的准备工作,考察完成《治理黄河初步报告书》,编辑完成了《黄河研究资料汇编》。1949年南京解放,河工实验区不再单独设置。 1938年原来主管中试所的全国经济委员会撤销,1945年11月又成立国民政府直属的最高经济委员会,此时中实处已经与之没有领导关系。1946年11月最高经济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依托中实处开展工作,可以说是在全国最高经济部门领导下的新的一次合作。 6、土工试验室。1946年土工试验室随同中央水利实验处机关返回南京,继续研究工作。主任黄文熙,研究人员蒋彭年、朱维新、汪闻韶、周汾、陈高林、张长高、黄继章等。研究项目如坝基渗透理论研究、农田灌水法研究、扬子江堤坝土工试验、黄河河堤试验与理论研究、无粘性土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等。 7、水工仪器工厂。1946年迁回南京后,于清凉山购地建设的新厂房,1947年8月落成,设备较宏,规模粗具,有各式大小工作机具60余部。厂长晏华璋,制造课主任沈森圻,修理课主任方镛声,工程师周学熙、冯鸿翔,副工程师梅景赓、陈金龙。“二史馆”档案记载,该厂历年制造的水文测验仪器如旋杯式流速仪、旋浆式流速仪、测深仪、悬移质采样器,测量仪器如丙式水淮仪、小平板仪、手水准,土工仪器如土壤压力计、土壤剪力计等多达5824件、套,修理校正各式量测仪器575件,修配各式量测仪器及附件74件,遍及全国的水利、城建、土地、军事等单位都有使用,成为国内主要的专业生产测量仪器和水文测验仪器的工厂。经过新中国建国后短期发展,该厂不但是供应全国水文、土工仪器的唯一厂家,也是供应测量仪器的最大厂家。 8、水文研究所。 1946年中央水利实验处回宁后,水文测验业务日益繁重,1948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发布统计表明,水利部所属的全国水文总站18个、水文站191个、水位站245个,地方水利机关所属水文站147个、水位站119个。1948年1月所内水文总站改组为水文研究所,郑蕖华任所长,谢家泽为顾问,工程技术人员有徐名鹤、方镛声、冯鸿翔、胡廷洪、梁益华、潘名嵩等。除领导全国水文站网日常业务外,整编的水文气象资料如1935年至1946年金沙江、嘉陵江与沅江等流域的水文气象资料等,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 9、航空测量队。1946年8月航测队复员回南京,扩大了组织,内设总务,纠正、制图、缩绘、技术、会计等室,并辖一个航空摄影分队、六个控制测量分队。队长顾葆康。航测队增添了设备器材,积极推进内外业工作。除黄河流域测量外,还航测了汉江下游武汉附近,及南京市区附近地图。完成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纠正、制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到1948年3月已办理完成黄河潼关至芝川段等2618平方公里的1/25000地形图36幅,完成黄河支流洛河段、昕水段、汾河段、延水段、任望段等照片图,晒印扬子江宜昌忠县段等照片图,实测陕西华阳、三门峡、龙门一带三角点、导线点等近千个,调绘照片图面积5375平方公里。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因为既无航测人员又无航测手段,工作无法继续 。 10、整理水利文献室。1946年返宁后,工作继续进行,主任赵世暹。该室有大量水利著作如《江苏水利全书》等发表,在水利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不乏文献研究与实地勘察、工程实施相结合的独到见解。前几年出版的一位院士的河口论文集中,作为参考文献,武同举的《江苏水利全书》,就被反复引用了几乎半个世纪,足见其当时对河口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 现在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1949年前出版的著作,以中央水工试验所和中央水利实验处为作者检索,所得书目有:《再续行水金鉴》 (图书馆注明: 1942,共15册,4192页,19厘米,武同举等编校)、《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索引样本》、《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中国水利图书提要》、《中国水利史》、《河工学》、《制驭黄河论》(恩格思著,郑肇经译述)、《淮系年表全编》(4册)、《黄河年表》、《西南各省江河水道查勘报告汇编 》、《导淮入海水道杨庄活动坝模型试验报告书》、《水文测验规范》、《经济部中央水工试验所雨量气象测读及记载细则》、《会勘江北运河日记》、其中有的书籍为台湾的文海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广文书局等出版,而《中国水利史》日文版,为日本东亚研究所出版。编者查询发现清华大学现存有1942年武同举等编校的《再续行水金鉴》第15卷(3887-4192页)。其中有的著作是以水利处名义发表,有的著作是在1949年前开始、1949年后才完成的。如《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分类索引》是由于《行水金鉴》、《续行水金鉴》二书篇幅浩繁,缺少细目标题,不便查阅参考,解放前就着手编制,1952年大规模进行的。该书按河流归口,按年代排列,按现代工程技术分类,对每条资料增制简明标题,逐条注明出处的卷、页、行。另针对两书的讹误,进行校核订正,计《行水金鉴》1344条,《续行水金鉴》678条,并有《校勘随笔》附列于后。参加编制索引和校勘工作的有赵世暹、武同举等。1955年,由南京水利实验处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