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有了不少的收获,也有许多的感触与感受。本次学习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水利水资源问题。学习过程中,主办单位GMU邀请了多位美国国内高水平的科学家与教授来讲课,他们多来自美国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单位和学术组织,如USGS、NOAA、NSF、ARS、NASA、GMU、UCF等,基本代表了美国目前的研究水平,学习的内容涉及了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卫星观测技术与系统、水资源综合管理、海岸工程及海岸带综合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公共危机以及美国的文化与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有几点体会与认识,(1)总体的感觉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极为复杂的科学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与理论,目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也仅涉及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外在,尚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值得研究探讨。(2)卫星遥感遥测方面的技术应用前景广泛,我国亦应加大加强该领域研究。(3)重视高科技,科学研究的投入大。ARS(国家农业研究中心)是美国农业部的主要研究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在保证高质量食品与食品安全、评价国民营养需求、支持具有竞争性的农业经济、保障自然资源基地和环境、给农民和社会提供经济机会等方面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与保障。现有雇员8000余人,其中科学家2100人,有100个试验基地与试验室,09年国家财政预算为11亿美元。在科学研究经费方面,325位科学家、100位左右博士后研究人员及访问科学家、200 位左右大学生与研究生09年的研究经费为1.28亿美元。国内反差较大,支持力度不够。(4)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值得效仿。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平均每年的资助额约为5千2百亿美元,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人才智力资源、强化基础研究、保证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是最主要的目的与条件,他们不追求成功率,不与经济效益挂钩,不搞验收审查,与我们追求“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取得经济社会效益若干”有较大反差。一个项目只要有创新的内容,不管你的想法多么荒诞,只要有专家认为值得一试,就有可能获得资助。不像我们需要几个“优”+几个“良”作为条件,其实他们知道这些荒诞的研究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他们仍然坚持要资助这些1%可能性的研究,因为他们认为万一这些荒诞想法获得成功,其对于社会贡献将无法估量,如互联网、基因生物都是成功案例,这或许也是他们拥有众多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吧。 (土工所 章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