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首页
>专题信息>科研和管理骨干梅森大学培训班>培训感言
吴时强:从培训看气候变化
日期:2009年11月10日 15:06:07点击数:字号:【

    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引致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次培训班安排了多次有关气候变化的课,从能源、农业、水资源管理、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森林、海洋、社会与政府作用等多方位介绍了有关气候变化成因、影响及对策,涉及的研究手段与方法、领域与单位及各种应对政策措施非常广,加深了我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拓展了我们对气候变化与相关专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促进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
    美国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建立了卫星、遥感、雷达、现场观测等综合观测系统,从大尺度与小尺度范围、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全方位地研究气候变化影响与对策,为政府决策(例如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与人类活动(例如森林、农业耕种方式、环境保护等)提供支撑与服务。应该讲,气候变化导致地面气温上升已为大家所共识,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气温上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大程度受自然因素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预测模式结论均认为气候变暖会继续加剧,因为温室气体排放仍在继续。
    这次培训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数据共享、团队协作、研究手段等显得非常重要,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学者协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在数据共享方面,NASA、USGS等单位的卫星遥感资料等许多信息均可以免费下载使用,作为公共资源,美国政府也投大量的经费来建立这样的数据库,有关单位获得的数据也可以经过第三方评估后提交到公共数据内,从而减少了数据获取的困难和重复性。正因为这样,数据量巨大,如何从繁杂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又成为资料使用者面临的挑战,这次有几次讲课均是有关这方面的,例如Ruixin Yang博士介绍的国际地球信息伙伴计划(SIESIP)、NOAA卫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Alfred M Powell博士介绍的GSICS (Global Satellite Inter-Calibration System)、GMU的Yang Chaowei博士介绍的GCI(空间智能系统),简化了用户利用这些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制约我国科技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极大地造成我国基础数据资源的浪费。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及对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专业方向,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资料以及已有的气候预测系统(虽然还不尽完善)预报成果,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情影响,重点对能源、水利、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和海岸以及灾害风险管理等领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研究工作,为提高行业适应能力提供技术支撑,避免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09-11-6晚于GMU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